11月11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,主力资金净流入757.76万元,占总成交额6.64%炒股配资开户,游资资金净流出542.65万元,占总成交额4.76%,散户资金净流出215.11万元,占总成交额1.89%。
11月11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,主力资金净流入1955.09万元,占总成交额7.24%,游资资金净流出2215.97万元,占总成交额8.2%,散户资金净流入260.88万元,占总成交额0.97%。
出品 | 财评社
文章 | 宝剑
编辑 | 笔谈
松井股份(SH688157)自2020年6月在科创板上市以来,经历了从消费电子到汽车涂料的业务转型。然而,在其快速扩张的背后,募投项目的频繁变更、进度滞后以及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,引发了市场和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。
募投项目频变,规划审慎性存疑
松井股份在首次公开募股(IPO)时承诺的五个募投项目中,除了“高性能水性涂料建设项目”投资金额仅小幅变动外,其余四个项目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投资金额调整。其中,“特种油墨及环保型胶黏剂生产扩能项目”的投资额减少了42.7%(2,778.35万元),而“公司全球营销网络及信息化建设项目”中的全球营销网络部分则被暂停,仅保留了信息化建设部分。更为引人注目的是,“研发检测中心建设项目”的总投资额由13,173.50万元激增至42,024.66万元,增幅达3.19倍,几乎与原计划募集的资金总额持平。这些大规模且颠覆性的变更不仅未披露详细的测算逻辑,也反映出公司在项目规划初期可能缺乏足够的审慎性和合理性。
此外,松井股份在项目进度管理方面表现不佳。截至2023年11月底,尽管时间已经过去约75%,但多数募投项目的完成进度却远低于预期,普遍未能超过35%。特别是在2022年6月,公司决定将项目建设完成期限延长两年至2024年6月,这一决策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公司管理层能力的质疑。值得注意的是,即使在延期后的一年内,多个项目的实际进展依然不尽如人意,这表明公司在项目管理和执行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不足。
资金缺口显现,流动性压力增大
根据公开信息,松井股份目前剩余可自由支配的现金约为8,000万元,而即将启动的研发实验室项目还需投入1.96亿元自有资金。如果不进行新的融资,公司将面临超过1亿元的资金缺口。为了弥补这一缺口,松井股份计划发行不超过6.2亿元的可转换债券,其中4.415亿元用于“汽车涂料及特种树脂项目(一期)”,1.785亿元作为补充流动资金。虽然此次募集资金总额占公司净资产的比例未超过50%,符合相关规定,但考虑到前次募投项目的实施情况,投资者对新募投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更多疑问。
事实上,松井股份在IPO时募集的资金净额为6.19亿元,截至2023年11月仍有2.04亿元尚未投入使用。在此背景下,公司再次提出大额融资需求,不禁让人怀疑其是否真正具备有效的资金使用规划。与此同时,公司股价已跌破发行价,接近三折水平,这也反映了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担忧。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,松井股份急需采取措施改善财务状况,增强投资者信心。
内部控制问题暴露,合规风险增加
除了募投项目的管理和资金使用问题外,松井股份还面临着一系列内部控制方面的挑战。首先,公司高管频繁减持股票的行为引起了广泛关注。自上市以来,除实际控制人外的其他股东几乎都在解禁期一到便立即减持,甚至有离职高管清仓离场。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公司形象,也可能暗示内部人员对公司前景持悲观态度。其次,公司在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东股权时,存在虚高估值的风险。例如,长沙松润新材料有限公司近五年持续亏损,净资产为负,但在2024年3月,松井股份仍以1,96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该公司20%的股权,持股比例提升至100%。评估报告显示,采用收益法得出的估值高达9,818.7万元,远超资产基础法下的88.72万元,两者相差9,730万元。对于这样的高溢价收购,公司并未充分解释选择收益法的原因,也未详细说明数据测算逻辑,这使得交易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受到质疑。
此外,松井股份在建工程金额不断攀升,从2019年底的1,299.58万元增长至2023年三季度末的31,103.81万元。然而,期间仅有少量项目实现了转固,累计转固金额仅为5,937.78万元,占比不到20%。相比之下,同行业内的飞凯材料在同一时间段内的转固比例达到了77.12%,远高于松井股份。这表明,松井股份可能存在人为延迟转固或应计未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,进而粉饰公司业绩。特别是“研发检测中心建设项目”,该项目自2020年开始建设,至今仍未完全转固,尽管其投资金额已超过原承诺额度,且技术人员数量显著增加。这种情况提示我们,部分设施可能已经投入使用,但公司并未及时进行会计处理,导致财务报表失真。
松井股份在募投项目管理、资金使用效率、内部控制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炒股配资开户,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,也给投资者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。松井股份亟须加强内部管理,提高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和执行力,同时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,以重建市场信任。